2009年11月22日 星期日

P&E3-Exploring the “Structure” of the body-Body mapping(AT) & skeleton dance(BMC)



一、說明:

身體構圖Body Mapping
又名「經驗解剖學」Experiential Anatomy
在亞歷山大技巧(Alexander Technique)稱之Body use.

「身體構圖」(Body mapping)是由俄亥俄州立大學音樂系大提琴教授威廉.康樂伯(William Conable)所研發的概念,「是一個人在腦中對自己身體結構意象的呈現。…是一個藉由有意識地修正與精緻化自我身體結構的認知,來產生有效率、優雅的協調的及省力的動作。」(劉美珠、林大豐,2003)
此次身體構圖學習的著重點在骨骼(skeleton),範圍在於顱骨、頸椎與腰椎等部份。

(一)每位同學發一張空白A4的紙。在未說明身體結構之前,請同學們在紙上畫出我們所認知的頭顱骨與脊椎。
(二)顱骨與脊椎的講解說明。


(三)脊柱四個生理彎曲產生的過程。(從胎兒、出生、幼兒到成人)(老師親自肢體動作示範)。
  人類的脊柱有四個生理彎曲(或說兩個S),兩個前彎,即頸椎和腰椎;兩個後彎,即胸椎和骶椎。脊柱四個生理彎曲的形成與人類的直立行走有很大的關係。



  正常脊椎曲線的側面觀,頸椎為向前的C型曲線(lordosis),胸椎為向後的倒C曲線(kyphosis),腰椎則與頸椎相同為向前的曲線(lordosis)最後薦骨為一向後的曲線(kyphosis)。
  人類在胚胎和嬰幼兒時期只有由胸椎和骶骨向後凸,形成的一個脊柱後凸的生理曲度,這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、盆腔對臟器的容量。出生後5個月的嬰兒開始學習爬行或坐,開始有仰頭的動作,逐漸地形成繼發的頸椎前凸,產生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以保持頭部在軀幹上的平衡。出生後9~10個月的嬰兒學習站立,13個月時,腰椎後凸消失,到3歲以後,腰椎又繼發形成前凸。到8歲時腰椎前凸明顯,到10歲時與成人一樣。

  與此同時,原脊椎的原發後凸,僅在胸椎和骶椎處保存,以平衡脊柱生理前凸。脊柱生理曲度的形成,還有其解剖學基礎。胸椎的後凸是由於胸椎椎體前窄後寬的結果,而頸部的繼發前凸主要是由椎間盤的前寬後窄來構成的,其椎體則前後等高或前方稍矮。腰椎的前凸則除了椎間盤的前高後矮外,L4及L5椎體亦變得前高後矮;L3椎體不定,仍多為方形,而L1、L2椎體仍適應胸腰段的後凸而呈後高前矮的形態。自此後人體的生理曲度從側面觀表現為四個曲度,即:頸椎前凸、腰椎前凸和胸椎後凸和骶尾椎後凸。(資料來源:http://www.al120.com/htm/200996/283.htm

  脊椎以雙S結構,以Tensegrit的力量整合方式來逞宰身體的重量,據研究,其比Compression貫串垂直重力的形式,可多承受5倍的重量。
  脊椎的曲線對於提供身體的強度(strength)及柔軟度(flexibility)佔很重要的角色。可由下列的公式算出脊柱抵抗壓力(compression)的能力,R = N2 +1R為Resistance(脊柱抵抗壓力的能力),N為 numbers of curve為(脊椎曲線的數目),舉例來說,如果脊椎有四個曲線如上所述,則其抵抗壓力的能力為42+1 = 17,如果失去了頸部曲線,32+1=10,其抵抗壓力的能力會大大下降。若頭部前移得太多,會增加頭部的整體重量(因為力 x 力臂),身體為了支撐頭的重量,而產生了代償作用所以在其它的面向(another dimension)的部位產生了不該出現的曲線,即為脊椎側彎(閻曉華,2007)。

二、練習1:
(一)頸椎經驗解剖學-體知寰枕關節的正確位置。
  脊椎的運動主要由枕骨、頸椎、胸椎、腰椎、骶椎、骨盆組成。
  頸椎的活動範圍最大,它能旋轉、前後屈伸和左右側彎,頭部的屈伸動作,主要是透過枕骨與寰椎關節吻合面的滑動造成,站頭頸前區後身活動量的50-70%;旋轉主要是靠主要是靠寰椎與樞椎之間的椎關節段。


註:圖片來源:劉美珠、林大豐(譯)(2003)。音樂家的肢體開發(頁6)。桃園:原笙國際。(Barbara H. Conable & Benjamin J. Conable ,1998)

透過對寰枕關節、寰樞關節正確位置的認識與感知,可使我們正確地使用頸部,讓我們的頭部可以平衡優雅地放在頸椎上。經由一段時間的體會與練習,寰枕關節是全身運動的樞紐,它一動,全身將隨之而動。
  頸椎3~7(C3-7)椎關節段負責屈、伸、側彎等活動。
  胸椎 1~10(T1-T10)椎關節段的活動極少,略有屈伸及旋轉活動。
  胸椎11、12(T11-T12)節至腰椎1~5(L1-5)、骶1(S1)椎關節段的活動僅次於頸椎,它的主要作用是背伸、前屈和側彎。
  骨盆段是人類脊椎的基座,基座正,則脊椎正,基座行扭則脊椎大廈傾斜。

(二)體知寰枕關節-鼻尖畫圓


註:圖片來源:劉美珠、林大豐(2007)。身心動作:自然動作與身心對話(頁44-45)。台東市:台東大學。

三、練習2:
(一)腰椎經驗解剖學-體知腰椎椎體正確位置。
  上兩張圖是透過大體矢狀面斷層標本(上左)與人體MRI斷層掃描(上右)圖片觀察腰椎椎體在身體矢狀面中的位置。
  以下兩張圖,(下左)為CT斷層掃描,(下右)為人體MRI斷層掃描,是為比較胖瘦的人腰椎椎體在身體矢狀面中的位置。
(二)如何將腰椎至於身體中央。
  1、腰跨(骨盆前旋)
  2、雙手虎口朝上,置於腋下第10肋上,做出前旋動作,進而帶動腰部。

Skeleton dance(BMC)
■在BMC(Body-Mind Centering)裡最重要的練習是3 layer(骨膜、骨骼、骨髓)的練習。
■Positive & Negative Space Exploration是從空間來作思考。
■讓身體找到空間。
■作用肌與拮抗肌的觀念是在BMC裡的技術之一。
■中軸骨的概念(美珠老師分享其在BMC的筆記)

參考資料:
劉美珠、林大豐(譯)(2003)。音樂家的肢體開發。桃園:原笙國際。
   (Barbara H. Conable & Benjamin J. Conable ,1998)
閻曉華(2007)。脊椎側彎的處理--除了背架與手術的新選擇。2009年11月16日,取
   自Blog聽聽我們身體的聲音! 追求身心靈平衡。網址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heal
   th-balance/article?mid=18


1 則留言:

  1. 骨盆段是人類脊椎的基座,基座正,則脊椎正,基座行扭則脊椎大廈傾斜。



    薦椎處於偏向直立的狀態 所以很容易不穩定

    因此整脊當中 相當重視髂薦關節的矯正

    當骨盆處於比較平衡的狀態之下,脊椎的問題就會減少!!!

    回覆刪除